知识分享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分享

Tik Tok开放小程序平台 “一只羊有一只羊”在微信上

发布时间:2022-09-17 10:15:06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在“开放即正义”的商业价值观盛行的当下,开放生态平台已经悄然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策略之一。

9月6日,Tik Tok召开主题为“相信一台新机”的开放平台开发者大会,首次公布Tik Tok开放平台和业务载体Tik Tok小程序,进一步表明其对外开放的决心。

以小程序为载体,成为甚至超越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无疑是Tik Tok这次“开放”的战略意图。但遗憾的是,就在Tik Tok官方宣布后不久,一个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在微信上爆了。

《羊了个羊》作为一款同时在微信和Tik Tok平台的小游戏,随着微信社交关系链的传播,迅速火遍全网,成为继《跳一跳》 《合成大西瓜》之后微信上的第三款小游戏。

同样在线的Tik Tok只是成为承担第二波话题讨论的短视频平台之一。

作为Tik Tok开放平台的重要合作伙伴类型,小游戏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集中算法分发为主的Tik Tok流量,要成为开放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抖音 短视频

技术型开放还是产品型开放?

开放平台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早期的BAT,中期的TMD,甚至是现在的byte系统。

根据书《产业森林》的调查结果,2008-2017年BAT线上开放平台共有38家,占全部开放平台的38%。除了百度、阿里、腾讯的综合开放平台,在其产品的地图、游戏、音乐、智能等细分领域都有开放平台布局。

但由于企业的优势和能力的差异,各开放平台的侧重点往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百度为首的强调技术的开放平台,如早期百度开发平台的“七大武器”和现在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技术型开放平台往往做SaaS生意,核心是互联网企业技术能力的输出溢出和边际收益的获取。对于开发者来说,开放的技术平台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另一种是基于产品的开放平台,典型的包括早期的腾讯媒体平台和游戏平台,都是在产品和账号接入层面的开放。主要优势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用户账号。

在面向产品的开放平台中,主要侧重于帮助开发者导入巨头用户体系,实现流量增长。对于开放平台来说,是用丰富的流量池换取一些服务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短板。

作为目前的短视频流量巨头,这一次Tik Tok以小程序为载体的开放平台无疑是第二条路线。比如这次发布会之前,Tik Tok和饿了么合作的基础就是通过饿了么来弥补当地供应能力的不足。

但不同于技术开放平台中的平台和开发者,是真实的技术买卖关系,属于真金白银的商业合作。产品开放平台是一种生态合作,有一种微妙的平衡。

前者真正帮助开发者避免重复建轮子,提高开发效率。后者是一方基于生态要求,另一方基于流量需求的利益交换与合作。双方需要时刻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强强联合下的抖音虚胖

目前在Tik Tok App打开小程序专栏,可以发现运营分类有四大类: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小游戏、泛知识。

有互联网从业者表示,小程序的分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Tik Tok侧重于开放平台上引入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类型。

不难发现,目前涵盖的四种类型,Tik Tok已先后尝试生态自养模式。除了电商,其他三个都是没有明显突破的领域。

以生活服务领域为例。在引入饿了么作为合作伙伴之前,Tik Tok官方亲自出马,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2月底。

当时,Tik Tok联合10家民宿推出“民宿季”,邀请游客拍摄短视频,通过信息流推荐给用户。紧接着,2020年7月,Tik Tok正式推出本地生活,陆续推出机票预订、酒店预订、餐饮团购等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店内酒旅、餐饮外卖等覆盖本地生活服务的业务布局。

然而,由于本地供应的沉重表现的限制,Tik Tok一直没有在这一领域取得惊人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外部伙伴是继续进攻的另一种方式。

关于Tik Tok和饿了么的合作,有餐饮人士表示,Tik Tok用短视频流量替代了饿了么的本地供应能力,两者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作为各自领域的平台级企业,处于平等替代的生态合作中,可以实现相互制衡。

然而,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只是Tik Tok作为交通渠道能力的体现。业内这种模式的合作还有很多种。比如以“半条命”开放策略著称的腾讯,先后在微信生态系统中联手JD.COM、美团。

强强合作往往建立在双方深度竞争的基础上。与腾讯和JD.COM的合作源于腾讯投资将其电子商务业务出售给JD.COM;饿吗?与Tik Tok的合作,源于Tik Tok已陆续布局本地生活,但难以突破新的轨道。

好处是深度竞争后合作关系更加牢固,同时可以实现合作领域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一种“虚胖”。

对于开放平台来说,打不过就合作,本质上是在高度竞争下,以开放生态换取更大商业资源的妥协。这种开放仍然是商业内卷化的产物,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成功的标志是能否持续孕育出平台独有的产业创新者。

相对于引入强大的外力,开放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产生更多的原生合作伙伴。

比如早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安卓生态下产生的App创业潮;微信时代,微信小程序开发平台产生的小程序创业潮;产业创新者的数量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开放平台成功的关键。

缺失的线下二维码

2016年,张小龙连续回答9个问题解释“什么是小程序”,强调小程序是“不需要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就走,不用卸载”的微信生态应用。当时他应该没想到,在未来,小程序会成为超级App平台的标配。

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但1月17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V罗振宇宣布退出小程序,顺便还带来了一篇文章《小程序上线7天,罗振宇带着1000万用户跑了》。

文章提出了场景的定义:“什么样的用户角色”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这个完整的过程可以称为一个场景。在这个定义下,高价值场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户会频繁进入。

所以对于一个开放平台来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成功:一是高频开放,二是使用时长。

2022091608531200210.jpg

根据德邦证券的统计,虽然没有社交关系链的Tik Tok是“消磨时间”的利器,但人均日打开频率并不高。相比之下,微信人均启动次数保持相对稳定,平均为13.5次,其次是Aauto Quicker,Tik Tok最低。

在这种场景下,Tik Tok虽然用户使用时间最长,但在短视频沉浸式内容的消费上并不具备高频打开的优势。

此外,在培养产业创新者的容器中,Tik Tok也选择小程序作为载体,但在赋能开发者方面与微信小程序有本质区别。

微信小程序强调的是线上线下的连接能力,小程序开放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的是中小商家的线下流量。

不是为了解决大家现在的流量焦虑和入口危机,而是为了线下服务。本质是线上用户时间被超级App瓜分了,开发者可以从线下场景获得一点用户时间。

在这种逻辑下,微信并不具备小程序流量分发的初始能力,这决定了小程序的初始用户数,来自于中小商家自身的线下流量。

但在缺乏高频开场场景的Tik Tok小程序中,依然是卷起其短视频的在线流量。

开放平台只能带来更多的外部服务供给,让流量达到更多的业务流量,提高变现率。从根本上来说,变现率的提升还是流量生意。

不仅如此,在流量就是力量的互联网世界,在中心化的算法分发逻辑下,缺乏线下入口场景的Tik Tok无疑将成为流量分发的绝对力量,一如既往地在为流量付费的逻辑中完成“收税”的流量业务。

自诞生以来,开放平台的概念给了平台和开发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开放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和资源,开发者可以利用自己从来不敢奢望的资源,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把原来竞争对手的服务嫁接在一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平台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无限扩展外延,成为一个“通用”的平台,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而Tik Tok小程序的开放平台,没有新的平台规则,没有新的场景入口,没有新的流量分配逻辑,所以都是卷在现有算法流量的漩涡里。

(报告)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