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网盘10年回顾:两次潮汐 同样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2-11-28 09:28:26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目录数据的膨胀和“免费”洗牌时刻和裸泳者的死灰复燃,边界延伸为一波新浪潮和一个新网盘十年,是一个迷人的时间屏障。

是一个适当的时间段,人们可以据此去伪存真,或者以十年为界,寻找“潮”一样的普遍规律,把握不变的东西。与巴菲特对冲基金的“十年赌注”证明了指数投资的魔力,而贝索斯也用他对“未来十年什么不变”这个问题的热情带领亚马逊走过了周期。

2022年,如果再回头看大众最熟悉的网盘产品“百度网盘”,国内网盘的发展也将迎来其十年大关。

十年间,潮起潮落,市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百盘大战”,也见证了网盘关停潮的惨淡。一开始,网盘是各家都在争抢的生意,但也遭受了“弃之如履”的待遇。就在格局看似稳定的时候,互联网厂商、运营商、手机厂商之间却出现了“网盘之战”的趋势。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回顾网盘10年,我们试图得到一些更站得住脚的观察结果:

十年来,网盘行业为何大起大落?除了众所周知的“烧钱陷阱”,还有什么被忽视的、更深层次的“暗线”吗?

听说总网盘很难盈利,但如果网盘真的只是“鸡肋”业务,为什么现在大厂都加码了?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网盘行业的发展?有没有类似潮汐定律的「不变之物」?

数据膨胀和“免费”裹挟

事情要从没有“网盘”的时候说起。

今天大众在说网盘,说的是一个有特定独立形态的产品。但就“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而言,网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邮箱存储空间。2005年,Gmail的大容量空间已经被用户用来存储文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生产数据的增长,“网盘”这种广为人知的形式逐渐成型。

Dropbox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7年,24岁的德鲁休斯顿开发了云存储工具DropBox。两年后,54岁的乔布斯向德鲁休斯顿伸出橄榄枝,提出收购Dropbox。

德鲁休斯顿拒绝了,于是就有了科技界著名的赌约。乔布斯说,“DropBox永远无法和苹果iCloud竞争,我们可以打赌。”

故事的后续是,iCloud和DropBox都没有自相残杀。两者都与谷歌的Google Drive、微软的One Drive等业内网盘共存,共同为用户提供个人云存储服务。

再加上业界的热情,说明网盘很重要,市场广阔。在大洋彼岸,网盘的发展也有类似的趋势。

云计算,云服务,网盘

2012年前后,国内网盘产品不断涌现,如115网盘、百度网盘(当时也叫“百度云”)、金山快盘、腾讯魏云、360云盘、华为网盘、新浪微盘、迅雷快盘.小有名气的玩家聚集于此,很快掀起了一场颇具地方特色的“百盘大战”。

“免费”是当时国内互联网的一种流行策略。毕竟淘宝是靠免费赢得了易贝,360是靠免费颠覆了安全行业。在这样的氛围下,2013年,金山快盘推出“100G永久免费空间”,360云盘推出360G免费空间,百度网盘升级到2T,115网盘推出5000元永久VIP,腾讯魏云甚至直接赠送10TB免费空间。

没有人想错过这个充满希望的市场。随着PC浪潮、移动互联网浪潮,以及不断的技术迭代,用户的数据资产越来越庞大,传统的硬件和外设已经跟不上数据的膨胀和用户对效率的追求。

进来的用户盯上了“数据膨胀”带来的确定性,这在2012年就已经很明显了。想想看,2012年的旗舰手机三星Galaxy S3内置16GB存储空间,而2007年上市的“机皇”诺基亚N95标准micro-SD存储卡容量只有128MB。今天256G的手机存储空间只能说勉强够用。

在“免费”的氛围下,“百菜大战”愈演愈烈。当大家都在打“免费”牌的时候,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注重体验。

原因很好理解。数据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用户对“更多空间”的需求,用户还需要存储文字素材,将电影、音乐、照片等资源放到网盘上,希望在网盘上播放和分享。

经历过PC互联网时代的“冲浪者”们还记得,当年流畅地观看视频并不像今天这么简单,经常会涉及到各种视频解码技术,以至于“播放器”变成了专门的赛道。网盘场景让这个痛点再次出现,而百度网盘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在线制作play中的各种视频格式,还可以根据带宽选择清晰度。

如何满足数据膨胀带来的新需求,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决定着产品能否长期受到用户的青睐。“自由”竞争正在赢得数字,而技术创新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黑暗主线。在接下来的网盘开发中,我们会一再看到这一点。

洗牌时刻和裸泳者

随着轰轰烈烈的“百盘大战”,网盘行业迎来了大发展。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3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达到2.23亿,到2015年,这一数字翻了一倍多,达到4.52亿。

在水下,“数据膨胀”驱动网盘发展的力量也更强。3354通信技术从2G发展到4G,功能机被智能机取代,app出现。用户用手机拍照,浏览图片和视频。CNNIC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增至7.31亿,相当于欧洲总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5.1%。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网盘行业迎来了倒闭潮。

2015年10月,阿里个人网盘“酷盘”停止了个人云存储服务。到2016年,情况会更糟。短短几个月,UC网盘、华为网盘、新浪微盘、迅雷快盘先后宣布“终止免费空间资格”、“关闭个人存储服务”。就连拥有近2亿用户,并公开表示不会关停的360网盘,也在同年10月突然宣布关停个人网盘服务。

很多网盘产品在关停服务时都提到“监管要求”,但监管压力只是表象,真正导致关停潮的还是不可持续的“免费”模式。

诚然,免费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模式,但这种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互联网产品。网盘不是典型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产品。相反,用户存储的数据量越大,提供网盘服务的企业消耗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就越多,硬件成本只是各项成本中的一项。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接近360云盘业务的业内人士曾表示,360云盘投资规模为“亿元级”。而付费开通360云盘的会员比例不足0.1%,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是各大网盘缴械的主要原因。

关机引起了用户的烦恼和愤怒。担心数据丢失的用户涌向网盘,却接连遭遇“无法登录”、“无法下载”、“服务器出错”、“下载速度只有30KB/s”等问题。部分用户在网盘上存储的数据量高达几十T,以至于网盘的内容在以“龟速”下载时可能永远无法备份。

由于关闭,大量用户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迁移,并谨慎对待个人云存储的“后遗症”。在当时的社交媒体上,不时传出“重要文件必须放在本地或国外云盘上”的声音。

百度网盘是这次关停潮和信任危机中的“残兵”。2016年,在几大主流网盘相继关停的背景下,百度网盘屡被指“关停”,官方也多次辟谣将“作为alw提供稳定可靠的个人云盘存储服务

网盘确实有需求的确定性,随着数据的不断膨胀,网盘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然而回过头来看,在各家相继退场的压抑氛围中,坚持“在场”需要很强的决心。当时,百度网盘负责人在2019年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提到,“网盘确实有成本运营的压力,特别感谢Robin的坚持,不会因为成本的压力而轻易关掉。”

再者,如果陷入亏损的泥潭,再好的生意也无法长久。参考海外网盘发展,在当时国内的竞争环境下,网盘服务商要想长久做下去,必须跳出无休止的免费战,加大技术创新,尽快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开源”方面,百度网盘是较早尝试付费模式的角色,此后不断探索灵活精细的付费模式。在“节流”方面,和Dropbox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节约成本一样,百度网盘也通过加码技术优化成本结构。

这里的技术体现在百度网盘对存储和网络技术的深耕,在机房规划建设、服务器硬件研发应用、存储系统更新迭代、端云一体化网络架构部署等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此外,2017年,李彦宏在工商联的一份内部报告也“透露”了百度网盘的秘密。

在报告中,李彦宏提到了搜索引擎与技术创新的密切关系,并提到了网盘,称正是技术创新给百度网盘用户带来了更快、更便捷的体验。

风云又起,边界延伸

关停后,国内网盘逐渐告别免费时代,行业进入理性阶段。“百战大战”中的“剩者”百度网盘也以超过70%的市场份额坐上了行业第一把交椅。

关于网盘,外界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商业模式上。前期免费大战造成的亏损困境,加上Dropbox上市披露的商业信息,让业界更加关注网盘产品的用户月活、付费用户数等数据,论证个人云存储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在热衷于谈论“想象空间”的互联网语境下,这样的讨论无疑是无聊的。给用户提供一个“云硬盘”,从中收取服务费。网盘只能定型为存储功能产品吗?

事实并非如此。驱动网盘行业发展的“数据膨胀”力量依然存在,甚至比以前更强。

物联网、5G、云计算、企业数字化,多重因素驱动数据量爆炸。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球数据总量呈爆炸式增长,中国数据年均增速超过30%。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个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个。中国已经是绝对的全球数据资源大国。

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越来越多,能产生数据的不仅仅是PC和手机,还有智能家居产品、可穿戴设备、汽车等;5G的速度远高于4G,意味着存储和传输效率的提升;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和终端的界限逐渐模糊,数据可以在云端高效流通和利用;企业数字化的浪潮进一步扩大了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总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激烈的“数据再膨胀”。“数据的再膨胀”将进一步带来数据沉淀的需求,沉淀的海量数据将催生个人、企业乃至行业高效利用数据的新需求。

一切都在对云存储服务提出新的挑战,网盘行业是时候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了。

三年前,在一次媒体沟通中,百度网盘对行业未来做了一个判断。该团队认为,网络磁盘功能将活跃在包括手机、扬声器和电视在内的智能终端和用户中

对于网盘的行业定位,百度网盘认为未来网盘将成为“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技术服务能力,因此需要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丰富系统上的应用和服务。

今天回头看,这些判断无疑应验了——远程办公的需求井喷,一个可以在线处理数据的网盘成为支撑工作的关键;智能设备进入千家万户,跨设备协作成为刚需;行业急于降本增效,数据流通成为效率提升的重点;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将数据放在网盘上早已是工作流程之一,他们需要一个更符合企业场景、更好使用的专业网盘。

对于个人来说,网盘不再只是一个“存储”产品,而是个人云。在企业中,云存储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在行业内,以网盘为载体的数据流通开辟了各种新场景,让降本增效全面展开。

新一波崛起,原本稳定的网盘行业再次迎来新老玩家的押注。在诸多变化中,决定具体网盘发展未来的关键词依然是“技术”。

新浪潮、新网盘

变化是具体的。今天基于网盘产品,可以实现的东西比过去多了很多。

以大众熟知的百度网盘为例。在存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用户还可以实现智能分类、图形匹配、文件扫描、音频翻译等功能。如果需要查找的照片太多,只需根据需要输入“海边度假”等关键词,即可快速搜索到相关图片。

此外,除了常用的电脑和手机之外,视频和音频等文件也可以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佩戴的手表和车辆上进行交流和同步,使数据的共享、流通和使用变得更加容易。

在个人场景之外,广告传媒、生活服务、软件IT、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也在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网盘能力。比如塞尔教育基于百度网盘的开放能力,开发了面向高校的在线教育平台“塞尔网盘”,让教学更加便捷。

除了百度网盘之外,2021年,阿里网盘产品正在卷土重来,人们在谈论阿里云盘的时候,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云存储”产品,更多的是将阿里云盘与个人云的未来以及集团的to B战略联系在一起。

在互联网之外,目前网盘市场的主力是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苹果的iCloud是其硬件存储能力的延伸,是生态屏障,是“新增长引擎”服务收入中的一环;电信运营商凭借基础云网和渠道服务优势,瞄准家庭娱乐、协同办公等新型网盘场景。

网络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融入了新潮流,以自己的特色引领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和以前一样,“技术”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就拿业界热议的“个人云操作系统”这个概念来说吧。将云服务整合到个人网盘中,公司需要有经过验证的技术和基础设施,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以及支撑开放生态的坚实底层能力和计算框架,才能丰富个人云生态的应用。

AI是支撑网盘迭代的关键技术之一。以百度网盘为例,在每天新增数十亿个人图片文件的背景下,百度网盘依托其个人云存储架构和庞大的计算能力,以及文心大模型、飞桨训练部署框架等百度AI基础设施,最后可以实现智能成像技术。

同时,通过百度网盘的智能开放平台,百度网盘还向全行业开放了100多项平台能力、30多项AI能力、10亿/天AI计算能力和数千万训练框架,支持个人云生态建设。

“烧钱陷阱”是深刻影响网盘发展的市场因素,但不是全部。真正能影响市场格局,让网盘承担新需求的,是一条很深的“暗线”:技术创新。

网盘不是“鸡肋”生意。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网盘的价值也在变化。重新押注网盘的大厂们,都在试图以网盘为支点,在未来抢占先机。

“数据膨胀”的力量是网盘发展的最大动力。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席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浪潮,“数据膨胀”的力量会越来越强。

突然的十年,网盘行业又经历了潮起潮落。但就像潮汐受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一样,“数据膨胀”的力量不变。网络将继续发展,并带来一场席卷个人、企业和行业的新革命。

新的变化需要新的技术来承担。一个属于网盘的新局面风起云涌,但新十年与上十年并不割裂。可以肯定的是,“网盘”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大,而数据不断膨胀,对数据沉淀和数据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过去十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的护城河,将在新的十年继续发挥作用。

(报告)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