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我所知道的Tik Tok相亲:有人花几万 有人甘愿被“颜值”打分

发布时间:2022-10-19 09:23:16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当前位置我不完全同意,但他说的是实话

2022年5月20日,中国各地的情侣庆祝情人节,因为谐音而诞生。那一天,希莫加入了相亲团。

这个时间节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铺天盖地的粉色氛围中,她正在办公室加班。即使不加班,她也没有什么活动。她自以为很注重仪式感,但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一个人度过这些节日。

2021年初,莫26岁,来京打拼。在此之前,她已经单身六年,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从来没有主动考虑过寻找另一半。但这一年,有很多她北漂的瞬间,她觉得离城市特别远。

2021年底,公司大量裁员,莫就是其中之一。被解雇后,经其他同事介绍,莫与一位非常喜欢她的前同事在一起。这场恋爱并没有给希莫一个好的经历。“没有精神上的交流,所以不能在一起聊天,我们的性格就是火星撞地球。”短暂交往三个月后,两人和平分手。

失业和失恋让希莫有一种危机感。得知许多以前的同事选择离开北京,莫更加坚定地意识到,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开始明白,过去在感情中不在乎的东西,其实很重要。”

在找新工作的时候,希莫更务实地考虑感情问题。她要想在北京长期居住,至少要有一套房子和户口。

2021年春节,莫在信息流刷了大超相亲的短视频。这是北京的一家单身交友俱乐部,以相亲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终于,在520那天,希莫给大超红娘发了第一条私信。

在大巢婚介,线上单身社区实行付费制度。群落基本类型只有12种,男女比例约为1:2。不同类型的社区需要不同的费用。比如成本最低的是海归集团、硕博集团、方静镜湖集团,入门价199元;50万的群、精英群、费用较高的百万群,入群价格从1499元到2999元不等。

这些小区的门槛设置很有讲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相亲市场的配套现状。从社区的户籍、资产、学历,到年龄、性别、颜值等。做详细的区分和解释。入驻门槛越高,社区内资源越好,入驻费也越贵。

成本最高的百万组要求82年(40岁)后男生税后年薪100万;92年(30岁)后女生,211/985或研究生,高颜值,如果是95后,一般即可;北京土著分1组和2组,价格一样,但2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父母帮孩子找伴侣的父母群中,男孩父母199元,女孩父母499元,男女比例1:4。

社交海报正下方还有几行字明确标注:所有群必须实名认证。硕博集团和海归集团需要学历认证,50万集团和百万集团需要收入认证,北京房子和户口需要核实房产和户籍,父母需要实名认证并承诺子女信息真实。身份审核甚至比企业还要严格。

填写完基本信息,上传学历证书,通过客服审核后,希莫以199元的价格被邀请加入该社区。在入群的两个月里,她接连加了十个男人的微信。在网上聊天后,她终于见到了其中的三个,但是没有结果。

第一个急着要孩子,性格不适合;第二种“社会模式”更重,双方“不像一个世界的人”。第三名最具戏剧性。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个人穿着普通的衣服,在公共场合开车。他问希莫:你觉得我怎么样?第二天,男人的气场大变,wea

“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很好,就像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我们挺合适的。”Xi莫说。但是,对方的试探和改变让她觉得没有诚意。之后,希莫不再接受对方的邀请,并礼貌地保持距离。更让她惊讶的是,不到两周,对方官方就宣布结婚了。

今年7月,希莫参加了新公司的团建,喝了很多酒,回到家已经过了半夜。她记得自己入了几个月的群,加了微信,认识了人,加了微信,又见了人。没人合适,也没人“打电话”。她的情绪涌上来,恰好大超在直播,于是冲动的选择了连麦。

希莫花了将近五六分钟和80元的大超聊天。根据她的情况,大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在希莫这个年纪,相亲这两年必须提上日程。再过几年,莫的个人标准和其他人的要求都会有很大的变化。第二,看要上去的人的量。三个肯定不够,也不代表团里几百人的平均素质。你至少要见10到20个人,才能找到大概的择偶方向。第三,多参加线下活动。如果不想在工作中找对象,就应该走出去,拓宽自己的朋友圈。

莫说,她在刷大超相亲的短视频时,并没有完全认同大超。比如,大超在视频中明确表示,拒绝接受87前女性客户的一对一咨询,因为“这个年龄不太好”,有的视频会讲到“30后分手要小心,因为很大概率找不到更好的,不要把一手好牌砸了”。

但莫认为,大超讲了一些“道理”,很有道理,有实用价值。

小麦直播过程中得到的建议,产生了最直接的效果。——希莫迅速付费报名大超的线下聚会交友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希莫认识了她现在的男朋友。恋爱关系确定一个月后,希莫告诉我,他们已经为未来的婚姻构思了一个计划。

莫一脸幸福地讲述着自己的成功经历,并热情地向每一位处于“找对象”阶段的单身朋友推荐这家婚介所。这种状态颠覆了我对年轻人相亲的想象。

以前也听过相亲的故事,但总有一套成熟的模板。比如,父母亲人手里拿着“小鞭子”,对情绪激动、敷衍了事的年轻人“欺凌纵容”;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把自己陌生的相亲对象当笑话讲。在这些故事中,相亲不是找另一半,而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八十一难”。

循着希莫的轨迹,我关注了大超的红娘Tik Tok,并选择参加了一场线下聚会。直到我参与其中,在相亲中看到更多的人,听到更多不同来源的故事。这才知道,在这场相当艰难的相亲“大考”中,莫是令人羡慕的“幸运儿”。

“先找到自己,再找到伴侣”

超媒体的线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活动一周举行三次,包括书籍分享、聚会和周末户外旅游。每次活动涉及几十人,基本费用在200元左右一次。

克服相亲的羞耻感,是“相亲大一新生”要面对的第一个考验。

活动当晚,一个穿着卡其布裙子,打扮优雅的女孩和我一起走进电梯。随着楼层逐渐增多,电梯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一片寂静。到了顶楼后,我很快锁定了大超做媒的位置。高高的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白纸,上面印着大超婚介鲜艳的橘黄色LOGO,底下标着“北京单身交友俱乐部”,给来这里的人指了一个角落。穿卡其布裙子的姑娘反方向走了,我也就放心了。好像她的目的地和我不一样,也没注意到我来相亲。

“财源滚滚好运来,桃花盛开”,这是单身俱乐部大门上贴的对联。横的标语是:开门见山。对联用可爱的卡通字体,内容特别应景。财富,美貌,美满婚姻3354这种需求对于正在相亲的人来说尤为迫切。

在相亲活动现场,“社交恐惧”和“社交牛”、“陌生人”和“熟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活动还没开始。空间很大的长桌上,聚在一起的男男女女正在聊天,而在小小的麻将桌旁,几个女生正坐在那里默默的四处张望。几分钟后,我在电梯里遇到的那个穿卡其布裙子的女孩也走进了俱乐部。不出所料,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参加相亲活动。为了缓解尴尬,大家带我去摆摊打麻将。过了一会儿,长桌开始了狼人杀,麻将桌的新人也想参加,但是双方的起止时间总是不对,于是我们一边紧张的打麻将一边看着隔壁狼人杀的情况。

其实活动什么时候开始不重要,狼人杀人还是打麻将也不重要。这个晚会的重头戏只有一个——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线下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条件的重要机会。除了介绍姓名、籍贯、学历、工作、爱好等基本信息外。体制内工作,有房有车,收入高,北京户口,北京本地人等等。是一些会突出显示的加分项。这时候中超就出来了。他拿着话筒,站在显眼的位置。他话不多,但强调了一点:下线率不高。不要期望太高,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不是相亲找对象,而是找自己。——这是相亲的第二个问题。在做婚恋内容和组织交友活动时,大超会反复输出这种观点。在相亲咨询服务中,这叫“择偶标准定位”。

如何找到自己?

就像大超给希莫的建议一样,“多见一些人”是发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晁把参加相亲活动描述为“开盲箱”,而莫“开一次相亲会”的情况很少见。“她多大了?”“一定很美。”由此推测。绝大多数情况下,相亲对象参加几十个活动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活动中看到的“样本量”的增加,有助于相亲者修正自我认知,找到市场定位。

潮说相亲很客观。如果你是对的,大家都喜欢你,愿意追你;你不适合。也许吃完饭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当一个人在相亲中屡屡受挫,他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定位是否有问题,逐渐修正择偶标准——。这个过程就是“找到自己”。

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

我问了很多相亲的人,他们参加了多少次活动,大部分的回答都不下几十次。但是当我被问到“你觉得在活动中能遇到另一半吗?”,他们表现出不期待的心情。

米露是活动中第一个愿意主动和我交流的人。三十出头的她,在机关单位上班,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戴着一顶宽边帽,有一种优雅知性的气质。得知我的目的后,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能不能把我的联系方式放在文章后面?

我很惊讶她这么直爽,我也很佩服她这么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去寻找另一半。她自信地说,她尝试了几乎所有的相亲渠道,比如亲朋好友介绍、社交软件、线下活动。

陆有三四年的相亲经历,但不同阶段认真程度不同。二十七岁的她,可能一年只参加一次活动,以“平躺”的心态面对婚恋需求。鲁的一位精英朋友想帮助她:“你现在的状态就像在家里等着。有一天你突然打开门,一个老公从天而降。这可能吗?”

告诉我的朋友米露,寻找合作伙伴就像做生意寻找客户一样。要清除目标端口

在这位精英朋友的推荐下,米露开始在网络交友方面发力。她通过抖音短视频“观察”了半年多,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今年7月底,她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集中了整整一个月的线下活动。“根据我8月份的表现,估计也可以算是相亲‘劳模’。”米露说。

超级相亲活动多在朝阳区举办,而米露住在海淀,出行不方便,提前做准备很“费时”。米露在这几十次的活动中没能找到另一半,但她说,在密集的试错和反馈中,通过总结和反思,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她不了解婚姻市场,至少不了解男人”

为了衡量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米露参加了颜值支局。

打颜值分局是大朝传媒定期举办的活动,在网上颇有争议。活动规则是:观众50人左右,男女比例1:1,大家上去介绍,男生女生互相打分,全部匿名,最后算平均分。

陆的“颜值分”正好符合她自己的预估范围。她没有告诉我具体数值,表示“只是中间高一点点”。但她还是会失落,“我还是期望高于预估范围”。然后她补充道,“这说明我对自己的理性认知还是挺准的。既然这方面准确,其他方面可能不会偏离太多。”

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相亲分数”,或者抱有“以小搏大”的侥幸心理。“大多数人的要求真的太高了,”大超说。“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我以为每个人结婚的时候都想简单的生活。后来我发现,很多人真的是想通过婚姻来实现阶级过渡。”

大超说,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对婚姻市场极其无知,导致相亲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

他举了个例子。一个85岁的老太太来做婚恋咨询,找一个年龄在三岁以内,收入比自己高1.5到2倍左右,其他条件相同的伴侣。听到她的陈述,大超意识到自己对婚姻市场一无所知,至少对男人是这样。

晁解释说:“1985年出生,不可能找到后三岁,也很难到最后三岁。喜欢她,要么她条件一样,大十岁,要么她年龄一样,但是条件会差很多。一个90岁的男孩不可能找到一个87岁的女孩,除非这个女孩的条件极其优秀。”

行业内传统的婚恋模式主要是销售驱动,导致婚介机构需要尽可能让客户多花——。只要他们花钱,想给谁就给谁承诺——。这也是“婚姻赡养”会出现的原因。但是,大超红娘没有销售岗位。作为其核心业务的一对一咨询,大超本人提供服务。据大超介绍,大超传媒一对一咨询的相亲成功率可以达到近40%。就整个行业来说,这个成功率是很高的。

“为什么我们有好名声?因为我们不做梦。”袁崴说。

w是大超的合伙人。相比短视频里的大超,工作人员外的语速更快,对事物的判断也更坚决。更让我惊讶的是,我是大超的早期客户,也是大超牵线搭桥的受益者。

大约一年半前,大超在体制内工作,业余时间运营大超婚介的Tik Tok账号,制作短视频内容,组织线上社群和线下活动。员工是一家家庭培训公司的老板,有钱有闲,结婚就成了首要需求。现阶段,大朝传媒没有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线下活动是员工之外的主要娱乐项目。在“半退休”状态下,他在活动场待了两个半月,在31号线下活动中认识了现在的老婆。

魏源说,大超说媒体其实是用了“教育的筛选逻辑”来改造相亲行业的。70%的超媒体用户来自Tik Tok。成立社群的门槛是“卡生源”,不同类型的交友群是“分诊”。在大量的线下活动中,他们会聚焦优质相亲对象,筛选成“重点班”,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员”,形成更高发展、更高端的良性循环。

相亲市场讲究“门当户对”。具体到个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分数,然后找到对应的分数。身高,学历,工作,家庭,收入,甚至颜值等等。都有“单科分”,综合起来就是“综合分”。如果你是5分但是想找7分,成功率会下降。

大超说,大多数人都认同“对的配”,但会误判分数。

这种“错误”具体而多样,但在教育的逻辑中却很容易理解。“就像你上大学一样。可能你学历、家庭、收入都不错,综合成绩很高,但是有的学校会看你的单科成绩,‘颜值’不及格就不考了。”大超说。

很多相亲对象高估了自己的长板优势,低估了自己的短板劣势。更难的是,在日常的社会环境中,对适婚对象的考核评价往往是隐性的,就像考试中只给不出成绩,让考生搞不清自己的努力。

大和告诉我,在相亲市场上,女性最受影响的“单一主体”其实是身高。这个回答真的让我很惊讶。在我的交际圈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女人因为身高不够而感情碰壁的情况。相反,娇小可爱的女生从来不缺追求者。

晁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和爱情不同,婚姻更现实。或者年轻时还能忍受的科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结婚变得重要,但很多人都转不过这个弯。在实际相亲过程中,个子矮又漂亮的女生往往心理落差很大。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追求者多,而且大多是条件较好的优质男生,对结婚对象的审美和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种情况下,如果分手,男生不会说出真正的原因,他们说不出来,可能也不会相信。”

关于这个问题,我问了多位男性朋友,“男性在考虑结婚对象时,最在乎女性什么?”

答案各不相同,但大多是性格、收入、家庭等。没人提身高。但是当我透露答案的时候,他们都表示理解。“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毕竟,有一句老话,“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窝。”“我没提这个,是因为我已经把不够高找不到舞伴的通行证掉了。"

只有在实践中“碰壁”,相亲的人才会更加理性。大超说,线下活动赚不到钱,但给相亲对象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景,一个“发现自我”的隐形机会。他会鼓励客户先参与活动,线下活动是“公平自愿”的。通过第三方的客观反馈,客户通常会反思自己的情况和相亲标准。这个时候进行一对一的咨询,用户的认知会更清晰,心态会更好,相亲成功率会更高。超达的很多一对一咨询客户都经历过这样的转变过程。

“我们不输出价值观,我们只是告诉你,‘每个人都这样找到一个对象,成功率很高’。本质上,这是一个大数据匹配的工作,我们更像是一个社会观察者。”大超说。

“结婚需要结婚”

其实和相亲对象沟通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曲折。

聚会期间,我加了10个人左右的联系方式,他们看起来都很友好或热情,对我的选题需求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是在后续的接触中,大部分都没有回应我的邀请,甚至是拒绝,这让我很困惑。

卢启发了我。她跟我说相亲很耗精力。“高密度的相亲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会在心里纠结,觉得电用完了,厌倦了社交,甚至想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证实了类似的情况。参加相亲活动其实是有钱有闲的人的享受,而大多数普通相亲爱好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需求。相亲对象越急,越有吸引力在人群中露脸。活动结束,他们会坐在南瓜马车里,脱下汉服,暂时忘记几个小时前发生的所有欢乐和不愉快,继续独自面对琐碎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亲不是放松和娱乐,更像是不得不做的工作。

与此同时,当代年轻人正在重塑相亲。

今年7月,后浪研究院发布了一个《2022年轻人相亲报告》。调查显示,70%以上的年轻人接受相亲。不同年龄段对相亲的接受程度不同。目前接受相亲的50%是00后,70%是95后。根据大巢婚介的数据,他们最年轻的相亲客户只有19岁。

陆在这样的相亲年龄被震惊了。在她的想象中,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大胆谈恋爱的时候,期待在书店遇到白马王子。爱情就该是这个样子,是中年才会浮现的甜蜜回忆。

另一方面,她理解早早进入婚姻市场的相亲对象,甚至还表达了一些羡慕。“他们充分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也可能只是深谋远虑地遇到长辈,告诉他们要利用自己的年轻和优势,赶紧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他们也顺从了,于是来到了相亲市场。年轻确实有优势,确实如此。”

我问她如果回到二三十岁,会不会早早开始约会。

米露说,她不一定会更早进入相亲市场,但她会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帮助她在成家立业的人生阶段更具竞争力。比如解决北京户口,做更稳定的工作,从事更有前途的行业等等。

约会年轻人,在内耗和磨合的过程中,都在寻找与自己和解的方法,变得更强大。这种直面现实和人性的方式,充满了迷茫和摇摆,远没有排行榜上的“爱情综合CP”和独立自信的“30妹”那么得体性感。

今年中秋假期,大潮传媒在北京组织了一场百人青年相亲会,定位为“会摆摊的年轻人相亲角”。活动地点为五猫娱乐Mall——,主打“线下交陌生朋友”和“线上名人打卡”。露天餐吧和宽阔的草坪3354属于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时尚。原计划100人参加交易会,最后去了500人。之后,大超举办了两场100人的集市。

草坪一侧的围栏上,贴着一整张相亲简历,密密麻麻,不时被北京初秋的风吹起。衣着精致的男女在简历前驻足,拿起手机拍下了自己的意向联系方式。在相亲市场享受乐队、飞盘、冰淇淋……这是害怕社会的相亲爱好者的天堂,或许也是很多年轻人在不太舒服的相亲旅途中留下的驿站。

在公园里,一个年轻人正在和一位美丽的女士交谈。

“你今天聊天肯定不缺微信。”那人说。

“但这让我感觉不好,”女士说。“在这里,很多微信用户加起来大概就不会聊天了,但我更愿意和一个人分享一些经验。”

那人叹道:“大人先合适,合适了才有经验。不然经历了也没用。”

这次谈话让我又想起了米露。她始终保持着一种优雅的理性,分享着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学书籍,淡定从容地面对相亲中的不甘和挫败,坚韧不拔地不断向前推进。她告诉我,恋爱中的激情是短暂的,人类成家的需要源于基因繁衍的本能。

我问米露她是否想要一个有精神共鸣的伴侣

米露说她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从来没有发自内心的。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异性,包括家人,同事,甚至最亲密的伙伴,至今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精神共鸣的优先级不会超过她目前最需要的北京户口。

“结婚需要结婚。”她说。

(报告)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