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美团学做“超市”

发布时间:2022-11-29 09:35:15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曾经辉煌的连锁超市在关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11月底,家乐福关闭了在河南郑州的最后一家门店。1995年进入中国,一度成为国内零售业的标杆企业。然而,2018年以来,家乐福已关闭80多家门店,退出成都、杭州、济南、郑州、福州等省会城市。

其他超市的情况也一样糟糕。作为永辉最大的连锁超市,近三年关闭超400家门店;沃尔玛5年关闭80多家门店;物美、红旗、联华、BBK等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这只是近十年来国内传统超市全行业衰落的一个缩影。

2012年后,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网络购物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尤其是2016年以后,农产品电商爆发式增长,分流了很大一部分超市客流和订单。中国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21年,国内超市销售额年增长率从13%下降到1%左右,发展瓶颈凸显。

零售赛道上的老玩家进入黄昏,苦苦寻找破局之道;与此同时,很多新势力开始参与到这种传统业态中,试图回归零售的本质,向前辈取经。

阿里和JD.COM早就依靠电商业务积累的货源和客户推出了自己的网上超市,并分别对大润发和永辉进行了大量投资。美团根植于自己擅长的本地业务,在超市领域不断探索。

这两年,美团CEO王兴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越来越多地提到“零售”。在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会上,美团宣布将公司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并提出了“即时零售”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美团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如何做超市。围绕用户需求,将平台SKU扩展到家电、数码产品甚至服装等非高频商品;同时从城市延伸到村镇,覆盖更多区域、更多层次的消费者;根据不同的购物场景,衍生出30分钟到达、次日到达等多种表现模式。供应链、订单管理、仓储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与前端服务匹配的能力也在提升。

现在,这些努力开始显现成效。

11月25日,美团发布第三季度业绩,覆盖餐饮外卖、美团闪购的实时零售业务表现亮眼。订单总量超过50亿,同比增长16.2%。其中,美团闪购在8月七夕创下970万订单的新高,距离第二季度创下的日均1000万订单仅一步之遥。

图片

美团即时零售的SKU规模也在扩大,尤其是那些“大件”、“低频”、“非刚需”的商品。官方数据显示,在2022年卡塔尔FIFA世界杯开幕前三天,美团不仅增加了火锅的外卖销量,还实现了电火锅订单量同比增长160%。此外,投影仪销量增长165%,扬声器增长100%。

美团从送外卖、生鲜、鲜花、药品、手机甚至家电,逐渐突破了旧有的商业界限,进化成了连接线上线下的新型实体超市。这不仅是美团对流量主导的互联网增长模式的告别,也是其基于实体经济构建未来十年增长曲线的起点。

美团超市,基本逻辑与传统大型商超零售有许多相通之处。

比如美团最早做的就是团购,在用户中建立品牌知名度很“便宜”;沃尔玛是从折扣店起家的,也是以物美价廉为主。沃尔玛初具规模后,寻求扩大商品品类,以食品为箭;团购向零售飞跃的关键桥梁是外卖,外卖也在饮食上做文章。

在后台能力建设方面,美团也走过了一条类似大型超市的发展道路。沃尔玛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的关键在于它的str

商业超高频SKU主要包括新鲜果蔬、粮油杂食、酒乳饮料、家庭厨卫、日用品等。由于需求是刚性和频繁的,尚超可以保持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提高周转效率,减少库存天数。无论是美团、沃尔玛、家乐福等。都把这类商品当作头等大事。

同时,推出自己的品牌,降低中间成本,提供更便宜的特色产品,也是尚超惯用的玩法。比如Costco旗下的品牌Kirkland Signature,涵盖面包、咖啡、坚果、服装、五金等品类,现在已经成为整个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2021财年,这项业务为好市多贡献了590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以上。

美团也在试水。今年上半年,美团自有品牌“大象厨师”和“大象优选”相继登陆美团买菜。前者主营主食和快餐,后者以食材为主。相比站内同类产品,大象厨师和大象优选性价比更胜一筹。

美团 团购

此外,今年8月,美团返程事业群所属的“团好货”并入美团优选。055-79000援引知情人士称,团好货计划与工厂合作生产自有品牌商品,替代美团优选的部分高销量商品,从而提高利润率。

不过美团除了效仿沃尔玛、好市多,也做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创新。

以商品配送场景为例。沃尔玛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美团闪购、杂货购物也可以。但在此基础上,美团也针对一些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品类,如大米、厨房用纸、洗衣粉等,推出了明日达和自助服务。也就是美团优选。这种服务可以进一步降低客单价,让利于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显著降低供应链和仓储物流的压力,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在供给端,除了平台备货和大型供应商,美团也在吸纳集门店和仓库为一体的新型便利店。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这类便利店往往不在街边,租金、人员、装修成本明显较低。店主接到平台订单后,迅速提货,由美团骑手提货配送。相对于夫妻店,辐射半径更大,品类更全;与尚超相比,它具有体积小、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借助这个植根于城市大街小巷的便利店生态系统,美团可以提高零售服务的覆盖率和响应速度,同时也不需要大规模扩大平台本身的供给。

这些新游戏将有助于提高美团的盈利能力,进而验证向新实体超市转型的长期可行性。今年第三季度,美团核心本地业务利润达到9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2亿元增长一倍多;营业利润率从11.2%上升8.9个百分点至20.1%;以明日达超市为核心的新业务部门营收同比增长39.7%至163亿元,营业损失率改善至41.6%。

虽然美团通过即时零售和其他超市业务扩大了潜在利润率,但总体而言,任何超市的长期利润率都将回归低位。

超市的利润率本质上就是商品的加价率。理论上,你卖得越贵,你赚的钱就越多。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超市必然会将毛利转移给消费者,以“物美价廉”换取更高的成交率,薄利多销。沃尔玛、好市多甚至亚马逊等零售巨头的发展史都印证了这一逻辑。

过去几十年,沃尔玛、凯马特、好市多等公司的毛利率逐渐降低到10%左右。Costco甚至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得超过14%,超过的话需要CEO和董事会的批准;公司整体利润率在12%~13%左右,低于一般超市的15%~25%。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和

美团作为新兴的实体超市,无法跳出行业的大趋势。面对毛利率长期下降的预期,美团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成交率,也就是商品交易的频率。除了价格和SKU丰富度,这个指标的决定性因素是服务。

线上线下商业高度融合的时代,消费者对超市的期待是“快、稳”。目前美团已经最快30分钟内送达,而这主要得益于百万骑手。在后台调度下,这个庞大的运力池同时承担着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的配送需求,在全国2800多个市县日夜忙碌。

但是骑手数量不会无限扩大,每个小哥哥的配送速度也不可能无限加快。要想更快,只能依靠无人送货车、无人机等黑科技。

以无人机为例。截至今年11月,美团无人机已落地中国五大商圈,航线覆盖18个小区和写字楼,服务居民近2万人,累计订单超过10万。除了药品、防疫用品等特殊物资的配送,其应用场景主要是热食、生切水果等。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合作伙伴有何复面捞、探鱼烤鱼、百果园、漫道咖啡等。可在3公里半径内15分钟送达。.

相比“快”,消费者对“稳”的感知并不强,但这种体验的实现难度更大。

所谓“稳”,就是消费者可以随时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尽可能不会出现缺货、运力不足、发货缓慢等情况。这背后是对需求预测、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综合能力的考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超市必须大力投资零售技术和基础设施。

例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发射了物流通信卫星,并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将货物、卡车、供应商和商场链接在同一个巨型网络中,使整个零售系统的供销透明化,大大降低了采购物流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成长为全球零售领导者奠定了基础。

此外,亚马逊拥有大量的分销商和卡车、货机和货机,甚至还开设了自己的区域航空中心。这个全球物流网络每年发送数十亿个包裹,这是亚马逊零售帝国的基础。

美团也在这条路上。第三季度,美团在R&D投资54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物流配送。

比如针对仓库分拣场景,美团研发了智能仓内机器人,先后完成了智能冻品分拣到线、智能双层分拣到团、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技术。降低了分拣差异率,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仓库利用率。

在这个物流体系的加持下,美团即时零售可以以更大的体量让配送速度达到行业一线水平。在超市品类业务中,包括生鲜杂货,美团的杂货购物的业绩限制相当于丁咚杂货购物、普普超市等。在全品类业务中,美团闪购的性能限制是全行业最好的。

在美团之前,阿里、JD.COM等公司试水超市业务,而家乐福、吴梅等也开通了线上渠道。但总的来说,这些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

究其原因,这些玩家大多存在短板,要么供应链和物流配送能力有限且成本高,要么缺乏O2O经验,导致线上线下零售业态无法相互带动。此外,他们还停留在“电商当超市”或“超市当电商”的阶段,业务重心在别处,不可能对超市业务全力以赴。

相比之下,美团能够在提出“即时零售”一年后取得巨大成绩,除了管理层的持续推动外,还得益于两大天然优势。

一是即时配送网络建设。截至目前,美团已有数百万活跃骑手,并建立了

第二,本地企业。从美团团购开始,逐渐扩展到外卖和本地生活等商业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自己的地推能力,积累了业务资源和精细化运营能力。这从供给侧为美团做超市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集门店和仓库为一体的新型便利店,使得美团的即时零售能够迅速遍布全国。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看,美团虽然与沃尔玛、好市多等零售巨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是第一家“众包去中心化”的新型实体超市。一方面自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上游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依靠骑手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以及社区商业半径内数千家中小商家补充货源。

这也意味着,美团要想上一层楼,不仅要在自身能力上大力投入,还要承担起帮助整个商业生态发展的责任。

过去几个季度,美团的骑手成本一直在上涨。今年第三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达到441亿元,较第二季度增长24.7%,相当于营收的70.4%。在美团的财报中,这部分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对骑手发放季节性补贴,导致单次平均配送相关的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美团也在帮助商家进行数字化升级。比如11月初,美团发起“中华老字号”企业数字化发展专项行动,全聚德成为首批参与者之一。美团将为后者提供免费外卖管家、官方标识认证、线上品牌保护、餐饮零售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升级措施。

比如美团去年推出了“小黄灯”计划,帮助药店提高运营效率。一年来,中国24小时药店的数量从2000家扩大到近10000家;24小时药店的单店容量比非24小时药店高8倍,入境客流转化率高1.3倍。

但显而易见的是,对骑手和商家的一系列补贴和帮助,最终都会转化为美团的运营成本,并体现在财报中。美团在向新型实体超市转型的过程中,既要承受超市业态天然的低毛利,又要对消费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投入;如何平衡发展与盈利的关系,将是美团超市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报告)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