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所有生产线靠“卖吊牌”一年赚40亿:撒谎赢的南极人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22-12-05 09:30:32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真与假,假与真,假与真与假。
如果要评选最耀眼的电商品牌,那就是南极人。虽然早年是做保暖内衣起家,但如今的经营范围可谓无所不包,从食品到服装,应有尽有。
几千块钱的按摩椅,几毛钱的口罩,甚至螳螂药。旗舰店、官方店、专卖店、直营店、工厂店不计其数。什么都可以是南极人,绝不是虚名。
矛盾的是,这些商品中没有一种能为南极人自己赚取——英镑。是的,这家公司从2018年开始全面关闭所有产品的生产线,没有一个工厂,没有一个工人,只卖“南极人”这个牌子。
南极品牌在各电商渠道有10万个产品链接。
别小看这个业务,依靠“授权代工”的方式,不仅让南极人成功在a股上市,年收入高达40亿,还有茅台的销售净利润。结果老板跻身亿万富豪之列,难怪南极人骄傲地打出企业愿景:打造世界级消费品巨头。
本以为“神操作”的商业模式可以一劳永逸,但来得很快。由于授权厂商太多,南极人忙不过来。一年来,由于品控不严、产品质量不佳,被消费者投诉、被监管部门调查的“翻车”事件屡见不鲜。
然而,南极人标签业务的天花板在2019年出现,其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去年,该公司因涉嫌财务欺诈被中国证监会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一方面是大起大落的市值,一方面是“跳街”的名声。不会骑虎难下的南极人,依然选择做一个醒不过来的“沉睡者”。
01
开创保暖内衣时代,在生死关头“卖标签”。
作为保暖内衣行业的“鼻祖”,南极人曾经风光一时。
90年代寒潮来了,大部分人都堆了好几件毛衣,臃肿难受。这让从国企下海的张玉香嗅到了商机,并于1997年创立了“南极人”品牌。
当时南极人首创的保暖内衣,以其更薄、更暖、更亲肤的特点,迅速风靡全国。公司成立第四个月,就创造了1亿元的销售额。
赚到第一桶金后,张玉香开始包装南极人的品牌。恰逢其竞争对手于在其保暖内衣中添加塑料薄膜,不符合环保要求,透气性差,陷入信任危机。
张玉香随即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杜邦公司合作,研发出“棉莱卡”保暖内衣,以棉取代化纤面料,开创了保暖内衣的舒适时代。
正是这种颠覆性的产品创新,让南极人家喻户晓,其保暖内衣是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唯一指定产品。
在做出差异化产品后,南极人加大了营销力度。不仅斥巨资签下刘德华做代言人,还投身央视广告黄金位置。“南极人不怕冷”的广告深入人心,南极人风靡全国。
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入世,纺织行业迎来了黄金期,南极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与此同时,保暖内衣品牌从几个增加到近500个,蓝海变成红海。
由于保暖内衣在外观上难以创新,面料容易被模仿,同质化非常严重。激烈的竞争之下,价格战一触即发。
2004年冬季,我国部分地区迎来暖冬,南极人库存压力凸显。直接发起了“1元保暖内衣”的促销活动,推高了w的价格
在生死关头,张玉香做出了一个影响南极人民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砍掉了生产和销售两个重资产环节,只保留“南极人”品牌,开启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整合过剩的供应链。
南极人民又一次乘上了东风。今年,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正式上线。为了打击来势汹汹的JD.COM,同时杜绝假货歪风,淘宝商城对保证金、商标、品牌店的数量要求比Taobao.com更严格,流量和资源也不断向大品牌商家倾斜。
政策一出,“白牌”网店瞬间傻眼,只能眼睁睁看着流量涌入商城。而不是分一杯羹,原来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适时开放标签授权的“南极人”自然成了“救命稻草”,金风玉露相遇,在人间赢得无数胜利。
顺势而为,从2010年开始,南极人大规模将销售渠道转向电商;2014年,南极电商出售全资化纤和印染业务;2015年,南极电商全面剥离丝织业务,完成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电商服务企业的转型;同年12月,南极人借壳新民科技上市,更名为南极电商。
这个未来的“代工狂人”又走上了另一条快车道。
02
代工企业有几千万。南极人大为什么会成功?
其实,南极人并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南极人之前,恒源祥就已经用商标和工厂合作了。如果真要刨根问底,南极人的这招是“借来的”。
虽然起得早,但恒源祥的气势还不如后来居上的南极人。不同的是,南极人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2013年天猫店铺开放邀请制,品牌入驻天猫的难度陡增。南极人的嗅觉再次发挥了作用。在申请关闭新店之前,他们已经囤积了大量的天猫店铺。相对于老对手恒源祥、北极绒只能关一家老店开一家新店的被动局面,大家庭的南极人更有优势。
南极人的合作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销商,一类是设厂的供应商。南极人寻找痛点高、供过于求的工厂,为低端产品提供附加值。经销商只需要和厂方签订一个名义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厂方的名义自主进货,买下南极人的商标再卖出去。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以天猫为例,工厂只要交10万元定金和每个吊牌8元的成本,就可以生产“南极人”吊牌的产品。
对于一个线上销售厂商来说,只需要支付授权费就能拥有南极人的光环,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毕竟南极人盘子大,能得到阿里更多支持,搜索排名更高。
企业算了一笔账后,同样方式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己的天猫旗舰店卖两块79元。挂了南极人的标签后,在南极人的专卖店可以卖到129元两块。去掉8块钱的商标费,42块钱利润更多。
即使要承担一定的溢价,为了规避风险,消费者还是会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更何况,相比其他品牌,南极人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价格也便宜很多。
对于南极人来说,这种轻资产模式既保留了南极品牌的核心价值,又实现了市场、货、人的精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划分,是一种双赢。
尝到甜头后,南极人的步伐越来越激进。2015年,公司只有“南极人”一个品类,品牌只有20个一级品类,129个二级品类;到2016年,南极电商陆续收购了卡提勒鳄鱼和经典泰迪,新增10个一级categ
2017年,南极电商完成对北京时代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后,增加了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到2018年,南极电商的产品已经覆盖童装、户外运动、母婴、箱包、小家电等多个领域,包罗万象,无所不在。
南极人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从2016年到2019年,南极人的营业收入增长了8倍,达到近40亿元。这期间,南极人以93.36%的惊人毛利率成为a股电商毛利之王,前所未有的暴利,过着非常滋润的日子。
2019年毛利率对比
截至2021年底,南极电商授权供应商1839家,授权经销商10311家,授权门店13258家,标签帝国日益壮大。
然而,花之锦下,火也是食用油。南极人,加上众多授权产品,逐渐失控,问题滚雪球,越来越大。
最后失控了。
03
口碑崩塌,代工生意不“香”
容易烙印,更容易粉碎。
2018年至今,南极人已十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和各地消协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袄等纺织品到电推子、卷发棒等家用电器,都存在质量问题。
今年315晚会前,京津翼消协对市场上购买的80件羽绒服进行了检测,发现16件样品不符合标准,其中包括南极人上市的羽绒服。
图/财经十一人
在各大购物平台上,消费者不满的声音也是甚嚣尘上。长短裤袜,漏水的足浴盆,带烟费的电热盐袋,一拉就会破的秋衣.南极人的名声一落千丈。
虽然南极人在投标前会要求厂家提供质检证书,但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证书只需100元就可以伪造。
很多卖标的经销商会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的吊牌,然后再转卖给小厂家。小厂家贴牌后,会交给销售部门销售。在分包下,南极人很难花精力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跟踪。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跨境产品,让“非专业”的南极人更是应接不暇。比如耐用要求高的家用电器,往往生产时间跨度长,周转率低,高质量的物流、上门安装等售后服务,南极人望尘莫及。
恶性循环之下,2020年11月以来,南极电商股价一路下跌,大股东频频减持。今年4月,南极电商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38.88亿元,同比下降6.8%,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下降59.84%,扣非净利润4.46亿元,同比下降59.61%。生意越做越窄。
图/南极电商2021年度报告
眼看亮点不再,南极人试图通过加快“收购”来获得第二条增长曲线。今年2月,南极电商斥资1.8亿元完成对韩国女装品牌百家好(上海)时装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并纳入BASIC HOUSE、Mind Bridge、JUCY JUDY等78个“韩朝”商标为3.3亿元;8月,南极电商拟以4500万元收购贝拉维拉服饰有限公司100%股权。
但这一系列大动作,似乎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即消费者和厂商既然不买南极品牌的账,就可以购买、运营和“复活”其他品牌。脸变了,底子还是老样子。
一段时间。南极在金融危机中成功转型电商,主要靠帮助知名度较弱的品牌进入更广阔的市场,这是战略上的前瞻性和偶然性。
但现在,Tik Tok、易到等电商平台都在不遗余力
不可否认,南极人民确实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但是,再伟大的传奇也有终结的一天,再有钱的资本也有被吃光的一天。
透支品牌价值的南极人恐怕也不能“躺着赢”太久。
(报告)
- 上一篇 : 老匡:做直播如何在微信上“搞人” 做私活?
- 下一篇 : 用《大厂入团剧》追“小南”和“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