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失败 微信特色视频让位于视频号
发布时间:2021-08-12 10:37:44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近日,有用户发现微信订阅号中的“精选视频”不见了。信单(ID:wujicaijing)与微信官方对此进行了验证,微信官方表示该功能一直处于灰度测试状态,但最近更改了测试范围。
微信官方也向信单透露,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视频消息”将升级为“视频号消息”。目前小尺度灰度测试已经开始,未来微信官方账号中视频和视频号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开放。
在某种程度上,微信的这种变化意味着订单号内容视频化的失败,视频号将成为微信生态系统中所有视频内容的统一入口。
入选的视频测试门户网站于去年2月上线,与微信视频号的上线类似。微信同期推出两个视频门户,意在加快自己的视频步伐,也符合腾讯倡导的赛马文化。
以前的特色视频测试条目订购号页面和当前订购号页面
与视频号的凯旋相比,精选视频的声音极其微弱。
视觉照明研究院官方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视频号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DAU视频数达到3亿,较上月增长7.1%。
微信官方向信单透露,对所选视频没有准确统计;参考张小龙在今年公开课上披露的每天有3.6亿用户阅读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的数据,订阅号中嵌入的精选视频显然与视频号的3亿DAU相差甚远。
所选视频和视频号的同时推出也可能与视频号的初始定位有关。
张小龙曾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透露,视频号最初的定位是“视频微博”,实际上与“精选视频”的定位不同。
事实上,订阅号增长的精选视频更倾向于中长视频——订阅号的图文内容的视频升级。
视频号原本被外界视为沙拐一样的短视频平台,但时至今日,视频号的定位不再局限于短视频平台,而是升级为视频内容的载体。由于视频号取消了长视频跳转的入口,所以在视频号中没有区分长短视频的概念。
这当然不意味着视频号不会再发展成长视频。张小龙曾说:“关于长视频,我希望视频号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长视频,成为长视频的云仓库。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提供一个搜索或推荐入口,让用户找到丰富的长视频内容。”
在取消长视频跳转入口的同时,视频号针对长视频推出了新举措,即时长超过1分钟的内容:条,自动具备“倍速播放、投屏、时长显示”等功能。这也使得视频号在功能上越来越接近所选视频。
用户数据距离视频号较远,两者的产品定位和功能高度重合,因此所选视频的存在价值不大;视频号作为集中门户,将全面承接微信中的视频内容。
这场“赛马”已经有赢有输。
A
精选视频没有得到用户足够的关注,这是必然的结果。所选视频在订单号中不再有独立的条目,也可以视为订单号转换视频的正式失败。
近年来,随着订阅号开通率的不断降低,基于订阅号的流量支持已经非常有限。
据业内人士透露,自2017年以来,订单号开通率持续下降。虽然微信官方没有透露明确的数据,但按照字母顺序排列,除了部分“巨头”头像外,大部分微信官方账号的开通率很难达到5%。
其实订单号内容的传播,其实来自于基于社交关系的分享行为,比如朋友圈。但是,相比视频号,订阅号视频在朋友圈的资源非常有限。
订阅号视频在朋友圈的显示一致w
作为订单号中的视频入口,所选视频在诞生之初是不可接受的。图文视频化虽然是内容升级的背景,但视频消费和图文消费的场景在使用场景上是完全不同的。
在订阅号平台中,大量用户在消费习惯和内容需求方面仍在适应图文内容,使得精选视频难以有效转化订阅号用户。
《微信何时利其器》年,信单曾指出,随着订阅号生态的发展,微信生态中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创作者,但视频号的问题。很难将该群组迁移到视频号。
精选视频虽然不存在迁移成本问题,但精选视频首页的逻辑与哔哩哔哩类似,采用以内容为中心的算法进行推荐,不符合订阅号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在订单号平台,用户只能在主动关注的前提下看到该账号发布的内容。然而,随着用户关注账号数量的增加,经常查看的账号内容相对有限。微信上“经常阅读的订阅号”数量也限制在12个。
订单号长期保持着按时间轴排序、折叠内容对话的显示形式。甚至到了后来,由于内容生态的发展,订阅号被修改成了目前更适合小屏幕的信息流显示形式,但原有的对话形式依然停留在PC端。
强化品牌知名度的功能,如“明星账号”、“频繁阅读订阅号”等,都影响内容的曝光。
这种消费习惯导致订单号用户在选择视频内容时选择熟悉的公众号内容,而不是在集中入口进行内容的二次筛选。
换句话说,订阅号的用户更多的是基于品牌消费,而不是内容消费。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精选视频面临着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需求不强的尴尬局面。这也使得精选视频很难像哔哩哔哩一样成为围绕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平台。
由此,精选视频更像是一种满足部分订单号创作者视频表达需求的功能,也让视频内容长期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订单号生态中。
此外,视频的表达门槛和制作成本远高于图形内容。订阅号积累的优质图文创作者并不都是优质视频创作者等因素,这也使得入选的视频在内容丰富度方面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受内容丰富度的影响,也限制了算法推荐的准确性,进一步限制了订阅号视频内容生态的良性循环。
B
所选视频面临的问题在视频号中基本不存在。
首先,视频号不需要像精选视频那样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
视频号自诞生以来,就以视频内容集中入口的形式出现。对于用户来说,没有改变消费习惯的问题。视频号的用户最初是基于视频内容进行消费的群体。
但在内容创作者上,与选中的视频相比,视频号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选定视频的内容来自订阅号的创建者。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制作视频内容就是服务于原创粉丝对视频内容的需求。
很多订阅号创作者不愿意深挖视频号,因为他们在订阅号中积累的粉丝无法快速引流到视频号。即使有短视频内容制作的需求,视频号也不是创作者的首选。Tik Tok和Aauto的平均使用时间更长,作者的收入远远大于视频号。
即使主流机构媒体“央视新闻”的视频号以微信官方账号首页为导向,也不容易点赞过万。
对比视频号和快瓜,可以发现视频号的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都有明显的劣势。
作为后起之秀,视频号在创作者资源上的劣势让其举步维艰
其实内容丰富性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Quick Shake B等依赖UGC的平台上,还是依托版权内容的优衣堂等传统视频平台上。
在这方面,Aauto Quicker采用了传统的视频网站模式,通过版权购买拓宽内容库;Tik Tok专注于明星驻扎的领域;哔哩哔哩采用了挖掘业余创作者的方法。
根据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的表述,视频号“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购买内容”,以增加其在内容上的竞争力。
因此,将微信中的视频内容转移到视频号上,显然成为拓宽视频号内容丰富度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公众平台视频上传服务规则》上,字母表里也发现了一些和视频号相关的规则。
“视频内容同时发布到视频号时,必须同时符合《微信视频号运营规范》;你上传的视频发布后,被认为是允许腾讯在腾讯各平台、合作推广渠道使用和推荐该视频。”
同步订阅号的生态视频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宽视频号的内容丰富度,也降低了具有视频创作能力的订阅号创作者将内容迁移到视频号的运营成本。
但订单号用户形成的长阅读习惯,决定了这些用户对中长视频内容的需求更强,这也有助于视频号获得这部分有视频需求的订单号用户。
此外,视频号服务器对订阅号精选视频数据库的访问,也有助于视频号打通前端微信的社交关系,从而增加对视频创作者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短内容比社交更适合机器分发。凭借算法优势,Tik Tok在短视频领域发展迅速。另一方面,Aauto faster即使拿到了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在用户活跃度上也没能超越Tik Tok。
在短视频内容无法帮助视频号进一步打开局面的前提下,随着视频号和订阅号的视频数据打开,视频号可能会利用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社交关系传播的优势,让平台内容更好地与微信用户连接,让视频号在社交传播中有优势。
但是,即使视频号可以通过开放订阅号的视频内容来缓解内容丰富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视频号仍然需要在创作者资源上有所突破。
让创作者在视频号上拥有持续创造力的,无疑是盈利能力。
但视频号“阿禅和尚”的头部账号的操盘手却公开表示,视频号很难赚钱。
品牌属性不明显和使用时间长,是限制创作者在视频号上获利的两个主要原因。
与订阅号不同,视频号在产品形态上更倾向于“看与看”作为内容收集平台,用户的消费习惯更倾向于内容本身而非品牌。
因此,视频号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用户粘性远远小于订阅号。
根据张小龙对视频号、关注、好友点赞、机器推荐133:10的消费比例假设,视频号的私域流量值显然需要大幅降低。
私域流量是吸引订阅号创作者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创作者私域流量的价值决定了其内容的曝光度,这也直接影响其广告收入。
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分发上也依赖算法推荐的形式,但平台在使用时间上的优势让创作者自身价值增加了——,这意味着头部博主的内容有更多的机会被平台推荐,获得更多的人观看。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已超过2小时。但据微播易援引腾讯的广告数据显示,微信视频号的日均使用时间不足30分钟。
此外,早期在直播电商领域布局的Aauto faster和Tik Tok也
微信的去中心化背景和通过产品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微信很难挖掘出更多像哔哩哔哩这样的优质创作者,给予流量更多的倾斜。
“好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好的创作者,所以服务创作者和服务UPs一直是哔哩哔哩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根据陈睿在哔哩哔哩12周年时披露的信息,目前哔哩哔哩共有2408名全职员工为UP车主服务。
但根据张小龙今年年初在微信公开课上透露的消息,“整个视频号团队只有100多人。”
微信官方没有回复下一步培养高素质创作者计划的信单。但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微信开通了专门的页面,对视频号上相关的优质内容和创作者给予更多的流量曝光,可能说明视频号并非没有任何想法。
毕竟,如果视频创作者无法摆脱“为爱发电”的局面,微信的视频生态就无法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
《微信最近有哪些新变化?医用口罩来了,实用功能「边写边译」灰测》 —— APPSO
《2021年上半年视频号发展白皮书》 ——登势研究院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B站迎来十二周年 B站CEO陈睿:社区健康度比规模增长更重要》 ——杨
《张小龙: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 ——微信学校
- 上一篇 : 干货|服务的5个决策环节 4个核心逻辑
- 下一篇 : 播放个人区域!麦当劳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