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大号常用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发布时间:2022-09-15 09:23:28作者:顺晟科技点击:246
很多流行的微信文章都很批判,比如批判一个人一件事,胆大的更是疯狂。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增加这类批判性文章的阅读和转发是很容易的。更重要的是,这类批判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塑造情绪”。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目的都是为了刺激用户的肾上腺素。所以很多微信文章都充斥着类似的套路。
仔细想想,你看过的很多爆款文章都是这种味道吗?
一个
偏见爆炸
前几年有一篇10W的爆文。我们来看看某一段的话:
现在的创业生态,早已恶化到三三三五四的资本,资本的杀戮游戏经过,全部焦土,寸草不生的地步。原本定位为创业天使的风险投资,已经彻底沦为扼杀绝大多数创业空间的魔鬼。
是不是看着很酷,但是感觉怪怪的?
这类文章属于情感类文章,善于用狗血的话来描述事件,会让事件的严重程度增加很多倍。前后逻辑都是没有论据支持的主观臆断。
但是,这样的文章往往阅读量很高,看起来很有逻辑。比如这一段的逻辑是“创业是资本驱动的,资本是杀人的魔鬼”。
其实我们分开来分析单词。魔鬼和资本其实没有关系。魔鬼只是宗教中的一个概念,最多用来形容罪犯。
这个的特点是形容词多。形容词的修饰,让很多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坚定的判断。
描述是的,情感逻辑在于推测,而不是基于事实的判断。炒作就是用一个例子否定群体,用一个部分否定整体。很多人会被这种看似符合逻辑,实则不合逻辑的观点所欺骗。
比如你遇到几个码农,觉得他们情商低,品味差,你就把所有码农都吐槽了。比如你遇到一个衣着光鲜的美女,你觉得她的房间一定很干净。
很多爆款文章都包含了大量作者的主观臆测信息,因为大部分人在碎片阅读的时候,并不会花时间去思考复杂的东西。这个时代,很多人只想要答案,不想动脑子。
所以一些爆款文章往往在标题里,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偏颇的答案。比如,* *年轻人的爆款故事《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厉害》,不就是这样的吗?(已被禁止)
很多读者对一些事情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存在着偏颇的看法,只需要提供这些事情的偏颇信息来煽动读者分享。比如UC的一些文章就用了这个套路。他们都有这种偏见吗?
2
内容发布社交货币
比如,人们经常和别人聊自己的钻戒有多耀眼,宝马车有多豪华舒适,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品味,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更体面。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家米歇尔和塔米尔发现,人们自由表达和披露信息是对自己的“内在奖励”。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大脑扫描仪被放置在受试者的大脑中,受试者被问及是否愿意分享他们对是否喜欢滑雪板或小狗的态度和想法。
结果,分享个人观点可以达到和自己获得金钱和食物一样的脑电波状态。
人们倾向于选择标志性的身份信号作为判断身份的最直接证据。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代替了他们的话语,释放了一些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统称为“社会货币”
比如分享一个搞笑视频,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开朗幽默。
比如分享一篇旅行文章,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
在社会货币发行之前,文章的标题或内容需要具有内在的吸引力。
比如京剧小丑嘲笑真正的教授。
例如,你知道袋鼠可以向后跳吗?
例如,一个5岁的女孩可以很快记住英语单词。
文章透露的信息是“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发生”。这种标新立异的东西,往往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而且分享给朋友后,会得到很多朋友的好评。
有人曾把社会货币分为:假装货币、奇怪货币、好玩货币、可爱货币、麻醉货币、文艺货币、进取货币、娱乐货币、健康货币、爱国货币、形象货币、煽情货币、利润货币。
李教授曾将社会货币分为:提供谈资,帮助表达,提供有用信息,塑造形象,促进比较。
公举把微信文章中的社交货币总结为两点:内部社交货币和外部社交货币。
让别人欣赏自己。
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我在《红线》《封号》等阅读量上万的文章里,都携带了这种社交货币,让大家分享,证明我见多识广,知道很多信息。
你应该注意到了,人们总是喜欢快速发布第一手信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而且在朋友圈评论会提升谈话,证明你的价值,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社交货币。
除了这两点,很多大号作者喜欢在文章里加上“名言”、“表达三观”、“道理”。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里的“富兰克林读书会”有几百万粉丝,我在他们的爆款文章里找到案例证明这三点。
比如:王小波:如何度过有趣的一生(名言,证明你的内在品味)
比如水平越高的人越少被情商所困(表达三观证明自己水平高)。
比如:上层阶级越来越富的真相(真相证明你有很多高质量的信息)
都说套路自古以来就深得人心,很多微信大号都在发社交币增加粉丝。
三
逻辑严密性
正如我们在开头所说的,提供关于某个事物的投机性内容可以煽动用户分享它。很多微信大号也会让文章的逻辑更加严谨,或者说让文章看起来更加逻辑严谨。
这类文章内容有很多转折和高潮点,引起粉丝共鸣。一篇文章越有逻辑,就越容易被分享。
比如休走红后,因车祸从神坛跌落,沉寂多年后又回来重新走红。
比如创业7年,一分未得,老婆发帖撕创始人。
作为内容创作者,微信编辑器在撰写文章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在句子和段落的开头和中间添加这些单词:
因为,所以.
以前,现在
如果,那么
然而,尽管如此,
不仅如此,而且
实际上,是的。
我的朋友@老白在圈内创作的文章《陆涛音乐》就用到了这种写作技巧。它很容易阅读。
如果内容枯燥,逻辑性不强,这可能是根本原因。在文章中加入这些词会让文章看起来更有逻辑性,不那么无聊。
(报告)
- 上一篇 : 广告主“逃离”3亿用户的BC?
- 下一篇 : 余罗永浩无意做“Tik Tok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