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回西安建厂吗?三星可能走错路了

发布时间:2022-09-23 09:21:13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三星重返中国市场的传闻从年初开始就传开了,但最终没有落到地上。

但是最近三星又传出了投资229亿韩元回到中国西安建设工厂的消息。这一消息最早由微博账号@三星馆翻新机发出,账号认证主体是广州途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消息微博表示:“三星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想在第四季度将手机加工项目从越南转移到中国。”

image.png

目前,三星官方尚未传出官方消息,但有迹象表明,三星(尤其是三星手机)事业将重返中国市场,或者只是时间问题。

三星回到中国建厂可能有很多因素

2019年三星工厂正式撤出中国惠州三星电子工厂,是三星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今年宣布关闭。从此三星将手机工厂搬到了越南、印度等地,重点是越南。

今天,三星已经是越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和出口商,三星在越南投资了180亿美元。该国有6个工厂,包括太原省和北宁省北部工业中心(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和零部件)、胡志明市的冰箱和洗衣机工厂。

三星在越南大方地间接推动了这个国家的出口增长,只有三星一家公司向越南贡献了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经过多年的运营,越南工厂也成长为三星手机在海外最大的手机工厂。三星官网数据显示,公司每年发运2.7亿部手机中,只有越南工厂达到1亿部,约占手机销量的40%。

今天,由于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放缓,经济不确定性的全球风暴席卷全球,三星的越南工厂也开始波及,工人们开始无事可做。

据媒体报道,去年同期传染病达到高峰时,三星工厂仍然很热。但是现在三星手机越南工厂每周只需要3~4天。工厂工人说,至少在过去五年里没有如此严重的产量削减。

在产量削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裁员引起越南的巨大社会反应,三星决定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以减少工作时间的方式应对。有助于保持三星在当地的就业稳定,但这种战略是短期的。

从长远来看,这种全球需求放缓可能不是暂时的。三星在越南的工人数量庞大,产量减少,只要缩短工作时间,就只能对利润施加压力。对三星来说,在越南进行巨额投资以弥补产量赤字,或者寻找裁员或巨额增加场以弥补赤字。

在过去两年的疫情期间,整个电子产品需求仍在继续,三星不依赖中国市场,仍能占据全球手机市长/市场第一位,但今天越来越难以保持这种增长和局面。

因此,从寻找市长/市场增长和填补产量赤字的角度来看,三星想重返中国市场并不奇怪。

特别是越南的人力成本也在提高。产品的品控问题也不好。越南大学工厂的相关产业链没有形成,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组装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收购。越南也要从中国进口相应的零部件和组装工具产品。其中包括庞大的物流费用。随着很多跨国企业进入越南,越南的人力成本也间接提高。

此外,越南的人口有限,技术人员的优势也不明显。整个制造费用不如原来预想的那样。

Counterpoint报告称,尽管三星在越南增加了产量,LG还是将智能手机业务撤出了越南,对该国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与去年相比,总产量略有增加。

中国市场实际上正在出现新的制造红利,从数据上看,受疫情影响,全球手机市场的产量正在波及,但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依然存在。中国在2021年贡献了全球手机产量的67%,与前几年相比略有下降。华为手机产量下降导致的市场和生产能力空缺没有被其他品牌填补。

图片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和市长/市场潜力也可以接受新的大工厂来填补空缺。从全球来看,今年很多跨国制造业巨头转移到了越南,越南在产业订单、人口、工厂体量、土地等多个方面的限制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在当前全球疫情环境下,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21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占全球比重为11.4%,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仍在持续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随着三星的到来,预计将以较低的制造成本收获生产能力红利。

特别是随着越南劳动力成本和工资的不断提高,一些跨国制造巨头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后,在成本、供应链和物流层面出现了瓶颈,需要进行二次转移。

从客观的国际、国内市长/市场环境因素来看,三星有理由重返中国市场。

三星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选择了与中国市场捆绑

过去几年,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进行了相当大的投资,在电视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冰箱等家电配置的基础上,在中国开设了7大分公司。

据统计,2012年三星在中国高新产业投资总额中占投资比重的13%,到2017年为52%。其中半导体、液晶面板、电力电池等技术事业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过去三星在中国的布局不仅仅是投资,还包括产品规划、设计、研发amp构建了贯穿D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本土化体系,在中国市场扎根,客观来看,对解决当地产业链就业,推进产品的本土化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几年,三星依靠产业链的本地化,一度在中国市场的手机、电视、冰清洗等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和竞争。

多年来,三星在中国的名字不是三星中国,而是中国三星。由此可见,三星过去也有意将品牌本地化。

三星在西安建厂的传闻其实是三星过去在西安部署了很多。

三星早在2013年就在西安高新区投资了5亿美元,开始了存储芯片包装测试项目。西安高新区的三星芯片厂是目前三星在海外投资的唯一一家将内存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融为一体的工厂。

此后,三星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建设芯片综合生产工厂、产品包装和测试工厂,2014年5月,三星开始在西安建设西安半导体工厂,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10纳米“V-NAND”闪存芯片。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单一投资额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

今天,三星仍在西安部署大型闪存基地,全球产能超过15%。

此后,三星先后在中国天津LED、东莞DisplayR、苏州SSL、天津手机、昆山电机、南京研究所、深圳电子通信等地成立。

此外,三星过去投资13.8亿韩元成立了SDI无锡工厂,主要致力于建设偏光板和太阳能光伏建材生产线,瞄准大型电视用偏光板需求和潜力巨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可见三星投资偏向中国的实体和制造业,后期偏重高端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完善。

回到中国,三星好像走对了路

三星的在华从鼎盛时期滑向市长/市场份额的边缘化,与当年的“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有直接关系。从今天开始,三星能否让中国消费者从此次事件中走出来,是决定三星能否重返中国的重要一步。

这可能需要三星在中国市长/市场的投资布局再次推进本土化的落地和深度,进一步将三星品牌的诚意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融入中国市场,信任中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目前由于各种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许多跨国制造业大厂在中国投资,产生模仿效果,提高了市场的流通性和开放性。

从手机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微妙的时间节点国产手机和苹果的对决已经筋疲力尽,但三星这个实力派工厂有必要重返中国市场,引导手机行业多元化的商业竞争氛围,特别是高端市场的活力和氛围。

过去,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布局更多地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很多外资在中国生产生产,人口红利消失,从中国市场撤出,寻找下一个人口红利市场。

但是三星过去曾表示要做“中国人民喜欢的企业”。对于三星来说,如果重返中国市场,在手机市场翻身,无疑要更加深耕中国的本土化,接近消费者需求。过去,三星手机能在中国市场长期保持市长/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也是植根于中国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源于本土化经营。

从今天开始,由于三星Note7事件,三星的负面口碑还没有被充分消化。品牌口碑是三星面临的核心障碍。毕竟,从整个产品和产业链实力的角度来看,三星的实力毋庸置疑。如果能消除口碑和品牌舆论的负面因素,三星回到中国市场实现增长就不难了。

综上所述,三星仍然是全球市长/市场第一,但随着全球电子消费品的需求放缓和疫情环境下用户交换周期的延长,增长瓶颈很明显。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三星一直怀念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星需要中国。

实际上,三星也在寻找表现诚意的机会。三星回到西安,实现产业链的重新落地,接受本土化就业,可以对整个品牌和口碑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目前,中国市场在政策、消费者需求、社会就业、制造业升级等多方面处于吸引外资的红利期。三星能否更好地消除过去中国市场的口碑,投资落地工厂建设阶段也很重要。

从更深层次来看,三星目前的状况更需要通过社会层面的就业、产品层面的品牌、质量、性能等来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因此,如果三星回到中国市场建厂,或者三星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走得不到一步,就有可能推动三星在中国市场迎来转折点。可以看到三星什么时候落子了。

(申报)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