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人设置可以建立多少种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2-09-29 09:45:33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你刷短视频APP的时候,有没有刷到类似的文案:
"做好这三个动作,你也可以变美."
“只需五步,你就能从小白变成大神。”
"北票初中生一日游."
今天,如果你是一个看短视频的用户,看到这些文案,你可能会有兴趣继续看下去,然后直接做出喜欢/收藏/评论/滑走等动作。
但如果你是今天的一个短视频创作者,看到上述熟悉的文案,再加上界面右侧几十万个赞,你的脑海里会不会出现这些想法:
为什么这个视频看起来那么普通,却有那么多赞?
现在看来北票vlog成了流量密码,有几个是爆的。
我的视频以这些话开头,我能红吗?
作为一些短视频创作者的持续追求目标,通常会成为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因素之一。在别人频繁爆款的时候,自己的视频流量时高时低,于是有了以下想法:
流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为什么别人申请的流量密码到了你这里就失效了?
2.交通密码的本质
3.在没有资源的加持下,一些有亮点的品类
别人适用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失效了?
1.有粉丝群吗?
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发出一个视频后,系统会将内容推送给粉丝和非粉丝用户,粉丝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互动数据会帮助这个视频走向更大的流量池。
如果是一个只有几十个粉丝的短视频博主,很可能内容推荐后,只到达几个粉丝,剩下的都是非粉丝流量,用户画像不一定准确,那么这个内容产生的播放完成率/点赞/评论等数据就不会特别好,几百次播放后推送流量就停止了。
某种程度上,粉丝数量可以代表播放量的大小。如果一个有几十个粉丝的博主,恰好做了一个百万播放量的爆款,广告主可能会对他下一部作品的播放量产生怀疑。但如果一个有20万粉丝的博主,每次都在XX有稳定的曝光,那么广告主在选择的时候会更放心。
粉丝计算曝光依据,曝光依据是流量密码的前提条件之一。可持续的爆款,可复制的流量密码,越往后,越需要粉丝群的帮助。
2.有专业基础吗?
这里的专业是指是否在你的领域内,给用户值得信赖的感觉。
以美食赛道为例。你做菜的步骤是否准确一致,做出来的菜是否有吸引力?以知识赛道为例。你有相关的背书来证明你在这个领域的成就吗?
用户更倾向于信任专业人士,有些用户甚至会点击你的主页,查看你过去同类型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判断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否值得参考。这个时候,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有突出的成就,比如前世界500强公司的HR教你如何制作简历,相对来说会比直接陈述制作简历过程的作品更吸引眼球。
3.有场景依据吗?
我们拍视频的时候,选择在哪里拍?
你选择你的书桌,外面的街道,还是一些特殊的场景?
前几天以一个热点#全网最差带票主播为例。内容一般是创作者自己坐过山车的票。急速过山车下的画面冲击力,神奇的配音,几个游乐园的联动,让视频中的一些互动数据非常不错。目前这个话题已经被玩了几千万。
图Tik Tok
带上门票推荐,配合过山车场景,会让整体效果饱满。你不妨想一想,通过改变场景组合拍摄,你的内容是否也能制造热点话题。
4.有人有基础吗?
与上面提到的“是否有专业基础”不同,这里的人物设定更多的是指用户在刷视频内容时,是否对创作者本人有具体的认知,例如:
这个博主,我记得他是做北漂系列的,做个人认知,分享这一块。
这个博主之前贴过很多搞笑的故事。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经常读他。
这个博主好像有在大学创业的经历。虽然和我的领域不一样,但是既然已经刷了,那就先关注一个吧,说不定以后还能借鉴一下。
用户在刷你的内容时,会通过对当前内容和历史内容的印象,做出下一步的判断。个人设计的培养,前期往往需要多个视频,感兴趣的用户在频繁刷量后,会对视频背后的创作者产生兴趣。
许多博主发布相同类型的内容,但视频数据一直很好,主要是因为粉丝对博主自己的角色感兴趣。那么如何快速培养观众对你的人物角色的认知呢?这里有三个简单的想法。
(1)在视频的开头/结尾添加图标动作
在视频中加入关于你的标志性信息,比如文案、手势、贴纸等。或者熟悉的场景,也就是最大程度的唤醒之前可能看过你视频的用户的意识,减少直接删除的情况。
以一些流行的娱乐片段号为例:
账户选择的背景是黄色的。
b .账户选择中所有内容的背景为紫色。
c .选择图案相同的账户所有内容的背景(参考下图)
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持了作品风格的一致,又保持了各自的差异和logo特色。
(2)视频采用标志性的BGM/个人配乐。
短视频除了图片内容的呈现,更给用户听觉上的刺激。选择固定的BGM或者使用个人配乐,可以让很多用户在刷你内容的前几秒认出你。
(3)屏幕上出现了“真人”。
这里的“真人”更多的是指画面主体固定的样子。以今天为例,如果你从事一个可爱的宠物生意,那么镜子里出现的就是一个固定的宠物,主人可以尝试陪伴镜子里的宠物。主体还是宠物。
如果是口述视频内容,可以选择真人出现,也可以搭配app里的特效。有时候选择合适的特效可以让整体的创作情绪更加明显。
以上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地标,让用户对你的内容感到熟悉,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兴趣。
图Tik Tok ——特效
5.有资源基础吗?
这里的资源可以抽象为,除了你/你的团队参与出镜和制作,是否需要和其他创作者合作,进一步提升视频本身的知名度。
前段时间,一声推出了一个功能:共创,即多个视频创作者可以一起制作一个视频,然后一起发布。这间接意味着多人共同创作也是短视频创作的流行趋势。当个人灵感达到一定瓶颈时,一些创作者会采用“共创”的形式,让内容更有吸引力。这种与品牌的跨界联名,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Tik Tok
以访谈为例,创作者可能提前策划了一些具有爆发潜力的话题和内容,需要与相应的从业者沟通,共同创作。那么这些从业者的参与就是“资源”的一部分。
交通密码的本质
当我们看完以上内容,明确了自己的专业/人员属性,统计了相应的资源范围,继续成长,或许就能得到以下短视频创作格式:
1.我有过北漂实习经历结合爱吃零食的人的属性。视频主要输出在北漂的实习经历,边吃零食边分享。变现以课程和零食为主,开场图片为零食袋的撕开动作,加深用户印象。
2.结合自己的舞蹈教学经验,视频主要输出儿童教学的干货视频,同时分享一些日常育儿。视频风格以三育儿两日常的节奏进行,实现以教学咨询和窗口育儿分享为主。同时,自我介绍固定在屏幕的末端,让只刷过一次的用户知道你的个人设置。
3.结合看小说的属性,持续输出小说的对比/推荐视频,通过对现实小说情节的拆解,持续吸引用户评论和分享,逐渐积累粉丝,达到一定规模后与相应的小说平台合作。
这是交通密码的第一个创意维度。
结合场景目标用户集合,插入容易传播/喜欢/收藏的爆款因素。
说到流量密码的另一个维度,可以先说说平台的属性。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在某个声音很热,在某个博客却不热?
为什么同一个作者在某本书上发表的内容和在某个站上发表的内容差别那么大?
每个平台对内容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推荐,各有侧重。除了一些大平台已经具备承载各类内容的能力,目前很多小而美的平台只能承载1-3类内容。
从用户行为来看,一个用户登录XX课程平台,浏览,很可能是来学习的。他不会指望看到这个平台的娱乐内容,平台也不会让娱乐内容出现在首页进行推荐。这是平台和用户的双重选择。
当用户登录XX电视平台进行浏览时,他很可能不会期望看到来自这个平台的教学内容。用户想的是,我是来看电视剧的,不是来学一些课程的。
那么当用户打开那些大平台的时候?以一个声音为例,短视频的内容可以说是齐全的,但还是有一些领域视频一开始就是流量密码,还有一些领域即使有流量支持内容也没有被讨论过。
所以流量密码的第二个公式就是结合平台属性,创造一些用户容易理解,只要用户刷一下就会被吸引的类目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可以突破粉丝/人设定的限制,成为榜单上的热门话题,甚至带动其他创作者效仿。
没有资源的加持,一些有亮点的品类
结合以上,没有资源怎么做爆款?
从个人角度来说,短视频创作主要涉及两个思维:内容思维和剪辑思维。
上面已经多次提到内容思维,但是这里的剪辑思维更侧重于脚本的变现能力,比如:
知道这个文案什么时候出现。
知道哪里需要切换镜头/侧拍/上拍。
知道画面哪里需要慢动作/定格。
知道关键情节是用哪种形式标注的,加粗的还是放大的。
好的编辑思维能最大程度地演绎创作头脑中的灵感。综合这两个思路,我觉得在没有资源的加持下,可以谈一些亮点品类(更多从流量的角度)。
1.明星综艺剪辑汇总
之前已经刷了很多关于明星的搞笑片段总结(比如演员/爱豆等。)或者安利。评论区很活跃,用户粘性很高。
点开账号首页后,发现是粉丝做的推荐账号,窗口没有打开,只是为了带来更多的曝光。在不侵权的情况下,这类内容的数据一般都很好,有时候几秒钟的慢动作就有上万个赞。
2.稍微难一点的挑战题目
比如挑战一分钟完成XXX,街头面试三分钟完成XXX答案,看XXX憋笑挑战等等。这些不确定又有趣的片段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而当视频播放出来后,用户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以前段时间成为热点的麒麟卡带舞为例。短时间内大量模仿被刷,很多用户评论他好像在拍一个很新奇的东西。
图Tik Tok
3.有趣的干货
一个短视频APP,会有纯干货分享吗?
看到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角度问问自己。当你想搜索干货时,你会优先从短视频APP搜索吗?
其实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为知识类别其实有很多种。如果分为以下两类,可能更具体一些。
平台上的干货与平台相关的干货分享与平台无关。
前者,通常围绕平台展开,如:
如何在A平台创建新账户?
怎么找XXX函数?
这一个平台账号有哪些实现方式?
我以某种口吻接的知识博主,大部分都在分享前者的干货,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不断跟他们学习。
平台还根据内容的风向不断迭代,给这些想要创作声音的用户更低的学习门槛和更好的印象。
后者比如如何在B平台建立新账号,确实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但是用户可能更喜欢直接在B平台搜索问题。
平台往往会承担这些内容的输出,以保证领域的完整性,但与平台关系不密切的干货分享,可能会比那些与平台关系强的干货分享更少被搜索和推荐。
平台相关的干货分享,也需要结合一些多元化的角度,做到“有趣、实用”。
以一个声音为例,用户通常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打开APP,所以纯干货的内容很难吸引用户在前三秒停留。但是,如果是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分享,或者结合编剧思维/场景制造等。用户可能更容易以更独特的方式吸收和转化原有的专业内容。
综上所述,流量密码在有多维度基础的情况下,更具有可持续性,也更容易复制。
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爆款,创作者可能需要做好流量接受,在迭代中不断探索后续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流量密码”基础,才能维持积极健康的账号生态,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
提示:平台文章内容为个人当前观点,基于行业更新、个人想法变化/迭代等多重因素,不构成决策~
(报告)
- 上一篇 : 用0.01元坪代替“砍一刀” 多出海
- 下一篇 : 张嘴就1000万个 快来应用美容流行榜必备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