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享创造价值 合作实现共赢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30天加300W粉 Tik Tok科普赛道迎来“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3-03-08 09:21:20作者:顺晟科技点击:

“我真的很感激小张。社会恐怖分子真的很需要。”

2月20日,@央视新闻在其Tik Tok账号上报道了“打工仔”短视频专家@小张帮助他人进行科普的故事。在评论区,一位网友在开头写了这样的留言,得到了5.1万人的赞同。

QQ截图20230307170507.png

@央视新闻摇一摇音视频截图

回望二月的Tik Tok,被称为“妈妈的科普博主”的打工仔小张,绝对耀眼。

用沉浸式科普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常识,比如怎么去医院挂号,怎么坐高铁,怎么坐地铁,怎么办护照,怎么一个人吃海底捞,怎么看电影等等。小张迅速击中了一批初入社会,初入城市生活,社交恐惧的用户的恐惧。她不仅30天涨粉近300W,还登上了微博热搜,被各路媒体报道。不少网友戏称其为“社会生存的顶流”。

“你在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很可能是别人不曾有过的体验。”央视评论说,打工仔小张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她打破了互联网的同温层,用温柔和耐心填补了信息鸿沟,这是对知识的正确运用”。据卡斯观察,在@打工仔小张走红之前,经历过辉煌期的Tik Tok知识科普赛道,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那么,小张的走红能否给Tik Tok的科普内容带来新意呢?

@打工仔小张 的“意外”走红之路

在打开“How to”系列科普视频之前,小张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科普专家。

据了解,早在2021年7月,小张就在Tik Tok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早期,她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碎念”的形式分享美食、搞笑段子、人生经历、旅行经历。虽然整体风格“随性”,没有具体的主题,但因为小张在其中表现出乐观、积极、幽默的一面,很多小事在她的故事发生后变得非常有趣,前期发布的作品中不时出现称赞她的视频,也有广告商看中了她。

QQ截图20230307170432.png

@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的图片

虽然视频数据还是不错的,但是粉丝的增长却不尽如人意。据悉,最初几个月@工资小张的粉丝数达到10万,但随后就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局面。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小张的账号只增加了7万粉丝,增速不如从前。

“伟大”的转折点出现在小张打开“如何如何”系列科普视频之后。

今年1月26日,小张发布了一段《小张手把手教你第一次去高铁站如何坐高铁》的视频。视频中,正巧坐高铁返工的小张一边记录着乘坐高铁的全过程,一边详细地告诉用户每个过程的具体步骤,从提醒大家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站,到行李安检、取票、找到候车室位置、在相应的候车室等待检票、检票、找车厢、落座。在她身临其境的讲解下,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虽然感觉没人想看这个,但是万一有人需要呢?”视频开头,小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事实证明,她的日常科普视频不仅有很多人看,也满足了很多群体的需求。“我觉得这种科普真的很有意义”“不怕大家笑,我23岁了还没真正坐过高铁”“没出过县城的高中生真的很需要这种科普视频”.有了这些好评,小张发布的第一个视频共获得47.3W赞。

2023030717064029750.jpg

@京京京京京京京京音视频评论区截图

随后,鼓励小张发布了一系列《如何如何》的视频。比如第一次一个人怎么去医院,第一次怎么坐地铁怎么换乘不同的路线,怎么坐公交,怎么坐飞机,怎么订酒店,还有在大澡堂洗澡搓背要注意什么,在烧烤店吃烧烤要注意什么,最后剧本怎么演等等。每个视频基本都是以亲身经历详细讲解。

2023030717064029751.jpg

@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的图片

正因如此,《如何如何》系列视频收获了不少好评,账号也迎来了增粉高峰。第三方数据显示,1月26日之前,小张的粉丝不到18W。自1月26日第一个科普视频发布以来,其账号粉丝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截至今日,@工资小张的粉丝数已达331.9W。

小张走红后,抖音科普赛道能迎来新思路吗?

在小张带着科普内容走出去之前,Tik Tok内容生态中的科普赛道已经经历了一个“辉煌”然后有点“凋零”的阶段。

自2018年以来,Tik Tok出现了一批知识账户。为了支持这类内容,Tik Tok还于2019年3月推出“豆知识计划”,2019年9月推出“豆知识计划2.0”,从产品功能、运营激励、内容创作工具等方面为知识内容创作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方案。

在强大的支持下,自2020年以来,科普账号在Tik Tok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一方面,粉丝过千万的知识科普大V相继诞生;另一方面,内容类型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大,涵盖了心理学、生活百科、人文地理、天体物理、经济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见证来自多个领域、不同内容风格的科普账号在其中大放异彩。

比如@长安Faner——人文地理主要通过图片讲解背景音乐的方式向用户讲述各省市县的文化景点,被很多粉丝亲切地称为“最好的地理老师”;

美食科普账号@我不白吃,以“动画配乐讲解”的形式进行科普,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讲解风格;

@科学旅行,聚焦宇宙和生物的科学奥秘,通过饱满丰富的画面,大大减少了知识本身可能带来的枯燥感,也让用户更容易代入其中;

2023030717064029752.jpg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图文时代,科普生v@无限光明在发布了两个“科普生物在线”视频后,以其爆笑的相声科普特色成功敲开了短视频的大门,7天上涨超过111万,之后成长为Tik Tok数一数二的知识大V。

专注于自然科普知识的@绝密研究所所长,通过向大众展示小众日常难以见到的自然面貌,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喜爱和关注,一度创下15天300W吸粉纪录。

2023030717064029753.jpg

@绝密研究所所长抖音视频截图

……

繁荣的景象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知识科普的赛道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枯萎”趋势,典型表现为:之前的很多大V陷入了涨粉瓶颈,有的甚至开始掉粉。与此同时,视频数据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部分百万粉丝因为无法维持运营而完全停止更新。另一方面,新的科普账号鲜有亮眼表现。

不难理解这种“枯萎”困境的原因。

从宏观环境来看,Tik Tok的内容生态已经饱和,几乎每一个赛道都呈现出“弱增长”的状态。作为一个门槛比较高的小众赛道,知识科普赛道的播出率有限,爆款内容比泛娱乐内容要难得多,进一步导致相关内容的流量下降。单纯从内容层面来说,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很多知识内容具有共性和相似性。如果在形式上差别不大,用户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在这样的“困境”下,小张的走红不仅为科普赛道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已经入局或者想要入局的创作者提供了一些新的内容思路。

首先,从科普的方向和涉猎的领域来说,除了那些高深的、高门槛的知识,创作者还可以专注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万一有人需要”的科普内容。毕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用户之间,信息鸿沟一直存在。利用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专长或经验,然后针对那个特定人群“万一有需要”,有可能竞争会很短。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可以与用户保持良性互动,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人们真正需要的科普内容。比如在小张的评论区,你总能看到不同用户的“帮助”,小张也总能根据粉丝的需求输出相应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好感。

其次,受内容特性的影响,Tik Tok科普内容容易面临播放率低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内容表达的幽默、平等,让科普内容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前面我们看到很多科普号“V”都是以图片资料/图文标注的方式输出自己的知识。比如@科学旅行”不仅在每个主题下都有明确的讲解,而且每一句话都配有相应的图片资料。当涉及到一些理论和实验时,也会通过图文演示进行详细讲解。这种方式创建了一个既直观又方便用户理解账号所传达内容的纪录片。

还有一笔账@这不科学。是以剧情的形式对知识主题的生动诠释,再将各种有趣冷门的科学实验还原“揭示”,既呈现了专业、有趣、轻松的风格,又让Akimi Wu这样的少年天才和智商深入人心,从而强化了用户对账号的记忆和粘性。

再看小张,是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揭示琐碎知识点的同时记录真实生活。这种vlog式的科普方式,消解了知识本身的枯燥感,让用户沉浸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知识充满乐趣。另一方面,真人的出现和真人特征讲解的方式,不仅拉近了小张与用户的距离,也让小张的形象“立起来”,因此账号更具辨识度,更容易建立信任,完成后续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变现仍然是困扰众多科普创作者的一大难题。除了少数行业专家、专业人士有专业、专业的背书外,可以通过形象授权、文创定制、知识付费、平台共享等方式实现。而一些人才通过直播获得稳定收入,广告依然是最明确的变现方式。

卡斯观察到,小张走红后,受到了更多品牌的青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比如其3月1日发布的《从来没去过健身房的小伙伴们可以留意些什么》,由于中间洗衣朱湘的广告时间过长,整个视频没有像以前那样详细介绍去健身房的全过程,很多粉丝在评论中表达了不满。

不可否认,小张的出现确实向我们展示了科普内容的新可能性。但在走红之后,如何保持内容的新鲜感,实现粉丝数量的持续增长,如何平衡内容与变现的关系,不引起粉丝的反感,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考虑。

参考数据

5.东方选中了董,谁都不能放过。

4.Tik Tok“接管”微博?

3.哔哩哔哩不能“沉沦”

2.让明星和业余爱好者“哇”的一声,在小窗里做大生意。

1.Tik Tok超市开业31天后,

(报道)

TOP

QQ客服

18910140161